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前驱车 泥地驾驶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前驱车 泥地驾驶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前驱车陷进泥里,可以***用绑木棍的自救法。具体操作步骤为:找根比较结实的木棍,稳固的绑在轮胎下面(陷在泥里的轮胎)。注意绑木棍的时候,别绑反了。
绑好之后,木棍就成了一个支撑点,从而为轮胎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当车子启动的时分,只需轮胎的硬度够强,车子就能够从这种沟里开出来。
木棍即便是不结实,折了,也没事。只要能保证压到轮胎下面,卡进泥巴里即可。原理就是增大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车陷下去。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车上的脚垫、身上的衣服等,取下来垫在轮子下面,把光滑的轮胎面和沙粒之间的摩擦转化为轮胎和脚垫之间。
车上没有脚垫,或者舍不得衣服的,可以四处去找石子、树枝等等,往轮子下面塞。总之就是找一个大片的东西,从驱动轮前侧与地面之间形成的锐角塞进去。
两种方法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原理是增加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轮胎的抓地力。
没有本质区别·「雪地+前驱」不是理想组合
每到冬季的雪天都会有些老司机说前驱比后驱强,因为前驱不容易打滑,后驱车就不太行了;有这样的观点只能说明驾驶的车辆过于落后,对于优秀的后驱或四驱车毫无概念,更不懂得前驱和后驱系统的本质区别。
三个因素:
这是决定车轮抓地力强弱的三要素,前驱车相比后驱车在冰雪路面上唯一的优势,是发动机和变速器均集中于车头;这两大总成最高能够400斤左右(前驱标准),相当在发动机舱里蹲着体重50kg的四个人。这就决定了前轮的正压力是远大于后轮的,所以前驱车的特点是前轮不容易打滑,但是转弯的时候很容易侧滑,因其后轮的抓地力实在弱,然而驾驶车辆的时候总不是只走直线吧。
后驱车基本也都是***用前置后驱的布局,发动机同样在车头,但是使用的变速器是一个长筒型的纵置机型,竖直朝向车尾、通过传动轴连接后桥驱动部分;这就让车头不是太重、车尾也不会太轻,前后轮的正压力是相当的。于是在转弯的时候就不容易侧滑了,只是前后轮的正压力确实都有可能低于前置前驱车,但也只是有可能而已;后驱车除了面包车以外,其他车型基本都是中型和中大型车,整备质量超过普通前驱车不少,所以即便两大总成没有集中于车头,但是正压力却也能做到相当。
只是为什么在雪天总能看到一些后驱车打滑呢?这就只能说打滑车辆的司机有些笨了。最起码是不够了解其驾驶的车辆的。
0.1/1.0是个重要参数
轮胎与结冻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是0.1-0.2,与商砼或沥青路面的滑动摩擦系数可达到1.0,两种道路的差值是10倍;那么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稍微强一些,在摩擦力很弱的冰面上就能打滑,因为动力轻松超过了摩擦力的极限。
而后驱车除了面包车以外,其他车型的动力普遍都比前驱车强得多,包括柴油车也有低转速爆发力强的优势,因其使用的总是涡轮增压技术;所以起步的时候油门稍微大一点,轮端扭矩就会非常大,在常规驾驶模式中会非常容易打滑。
SUV前置前驱是不具备越野能力的,首先SUV的离地间隙比较低,通过性较差,容易托底。其次,前驱对于越野来说明显是不够的,两轮驱动在泥地,沙石地容易打滑,失去抓地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前驱车 泥地驾驶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前驱车 泥地驾驶技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pw.com/post/1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