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车型推荐 > 正文

上高原推荐车型 ,上高原推荐车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高原推荐车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高原推荐车型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本人准备九月份自驾游去西藏,听说带T的车型在高原上没有力气,能不能跑得动?
  2. 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车型,谁在高原上动力损失更严重?
  3. 青海、西藏这些海拔高的地区自然吸气的车型是不是更容易产生积碳?

本人准备九月份自驾游西藏,听说带T的车型在高原上没有力气,能不能跑得动?

7月23号出发,8月17号刚回来。川藏进青藏出。2.0自吸两驱近10万公里的NX200,基本上没问题,路上除了丰田霸道和酷路泽超不过其它的都不是事。带好三证(***加油需要川藏线路条没事,因为318在改道维修开不快,还常堵车,超不了时。青藏线109要注意了平均海拔高冻土路段非常难开,起伏不平磋衣板路,轿车更要慢点,快了拖底盘,一台🐎6在可可西里超我时把后保险杠碰掉,然而大货车非常多而快,安多县出来快进唐古拉山时一起***有伤亡,堵车近三个小时,等救援。有高反的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注意安全弯道和看不清楚的地方千万不要前车超车,非常危险。备上氧气罐食品一切ok。祝自驾旅途愉快。

区别不大,但是爬坡需要手动模式,特别是折多山那一段,排量大的车就轻松一点,小排量也不是上不去,慢一点而已,最好选择一个排量大的车,只要油箱里的油剩下一半了就去加油,别抱侥幸心理,最好开一辆越野车,318芒康段全程修路,非常不好走,备一点吃的 喝的,万一堵车不用挨饿,其实涡轮机 自吸机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人高原反应,提前吃红景天,氧气多买一点,我一路过去到虫草大酒店高反没什么反应,反而到了芒康县高反厉害,头疼 胸闷 晚上睡觉能憋醒自己方面多注意


作为一个过来人,玩车20多年,从2001始7次自驾进藏,到过***大部分地区(包括察察线,墨脱,阿里大北线,双鱼),只是最近一次是2017年自驾自行车,从广州骑行到***。我说说我的看法。

上高原推荐车型
,上高原推荐车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任何汽车上到高原动力都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空气稀薄了和含氧量下降所造成的,不管是汽油的,柴油的,带T的,不带T的都一样。

其次,我们来说说,所谓的带T的就是增压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所见的T绝大部分是指废气驱动的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的极少见。要注意的是目前是我们所常见的涡轮增压是日常级的低压增压,并不是赛车级的高压增压。在涡轮增压没有介入之前,发动机的动力和扭力输出都是有点弱的。虽说现在的涡轮增压在低转速可以启动介入,但是发动机的喷油量是根据电脑检测进入空气的含氧量来决定的,从而保证燃油的充分燃烧。所以动力下降是必定的。另外,由于上了高原空气稀薄,通过空气来散热的效能必然也下降,而带T的发动机所需的散热要求比 自然吸气的要高,这必须要注意的。当然,除非你走极端的越野路线,只要车况正常,以现在的技术已经不会有任何问题。还有就是柴油发动机的问题,不管带不带T上了高原它的动力下降都会比汽油车多一点,这是由它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所以,上高原与带不带T无关。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是1.5t和2.0t发动机,而开奥拓和QQ上***的多的很,那可是不到1.0的自吸发动机啊。只要检查维护好自己的车辆就大胆的去吧。就如我们玩车的人常说的一句话:没有肉车只有肉人。

上高原推荐车型
,上高原推荐车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解错误:高原反应是因为缺氧,涡轮增压在“压缩氧气”进气,很显然涡轮增压发动机更不容易高反。

内燃式发动机的运行步骤为:进气、压缩进气、燃烧做功、排出废气,所有步骤都离不开【气】,这个气指的的是空气中20.9%的氧气,因为氧气燃油的助燃剂;而且氧气含量越高燃油燃烧的火焰温度也会越高,可以把氧理解为油的“***”,不同类型的进气方式决定了发动机的“兴奋程度”。

1、常压下的氧含量为20.9%,自然吸气发动机依靠排气产生的负压吸入的空气,其氧含量正是这一比例;理论上汽有燃烧的火焰温度会是1200摄氏度,燃烧是一种高温化学反应,高温可理解为分子剧烈无规则运动产生的内能,火焰温度越高则动力越强。

上高原推荐车型
,上高原推荐车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在同样的压力下发动机升级为涡轮增压进气,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除的废气驱动废气涡轮,涡轮带动进气系统叶轮高速旋转,将进入的空气从大体积压缩至小体积;然而空气体积变小后内部的分子总量并没有减少,那么进入发动机同样体积的空气其中氧含量则会大于20.9%,这是富氧燃烧的状态,富氧状态下的燃烧火焰温度上升曲线参考下图。

上图足以说明涡轮增压进气能产生更强劲的动力,这就是能压缩空气(氧气)带来的核心优势,也是某些1.5T小排量增压机动力比2.5L自然吸气还要强劲的原因。

那么在高原上因为重力变小空气密度出现变化,简而言之是同样体积的空气中氧含量变小了;或者理解为拥有固定分子数量的一升空气其体积变大了,于是在立体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以同样的吸力能吸入的空气(氧气)则会变少,这就是所谓的高原缺氧带来的反应,实际氧气并没有少只是变得稀了。

于是想要获得足够的氧气则要增大吸力,然而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本就依靠负压吸气,想要提高进气量则要以高转速带来的高压力增加吸气量;然而在空气过于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很难吸入足量的空气以提升转速,所以自然吸气发动机在高原往往会体现出较弱的加速能力。(下图1234为进压爆排过程)

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样会高反,因为增压压缩的空气中氧含量也在减少,但至少通过压缩后的主动进气其氧含量会高于自然吸气,所以在高原上涡轮增压发动机对高反的适应能力会更强。

以上为涡轮增压与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进气原理和特点,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多数人对涡轮增压的错误理解。

以某2.0T发动机为例: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400N·m、最大扭矩转速3000~4000转,仅看账面数据很多人会认为这台发动机在3000转之前是自然吸气、3000转瞬间咣当一下开始增压成为涡轮增压性能机,这是绝对的错误理解。

涡轮增压器的动力来自发动机排气,排气压力只有在[_a***_]时因为过小无法有效驱动增压机,当然这也是刻意设计为了节油,否则和机械增压也就没有区别了;涡轮增压真正的状态是在1000转左右得到合理的排气推动力开始运行,以上述发动机为例其增压压力上升区间为1000~3000转,说白了就是正常驾驶中涡轮增压会始终在运行,动力在3000转之前也会远超同排量自然吸气,这才是合理优势所在,高原需要涡轮增压。

我认为「能」我6月初同老伴自驾游去的***,川进青出,共18天。开的是1.5T的本田冠道,没感觉有多大变化,而且沿途看到有很多小型车,如QQ,小面包车等都很正常,所以放心开。


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车型,谁在高原上动力损失更严重?

高原大气稀薄,用自然吸气车明显没劲儿,因为发动机燃料燃烧不完全!并且在高原上坡下坡非常多,对车子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有非常大的考验。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同一排量下,涡轮增压明显比自然吸气力气大!

青海、***这些海拔高的地区自然吸气的车型是不是更容易产生积碳?

在***呆了一年多仔细观察了当地人的用车,像用的比较多的还是丰田的霸道啊,陆巡啊,牧民多用长城皮卡,在海拔比较高的唐古拉山确实有点吃力,油加到底也是跑不起来,降低引擎功率,使动力输出不均匀且逐渐衰减,越来越没力,增大油耗,原来在内地加满一箱油续航700多,在***一般都是580-670左右。

多少是会有影响的,但是在***也一般贸易问题,***海拔低。

开过1.5小排量轿车还有1.8T涡轮去过***,个人感觉自吸可能手动挡好一些,舍得给油不会觉得动力减弱,至于积碳的话应该跟平常使用没有多大区别。自驾***没有那么夸张,只要胆大心细不是雨季基本没什么难度的……

在海拔高的地方,缺氧是一个大问题,汽车在燃烧过程中,需要有氧混入才能充分燃烧,而在我们内地的车,都是按照内地的空气氧含量来设计的,所以到了高原以后,他氧含量就不够了,从而会造成气缸积碳而且乏力。


想多了,现在的电喷车是按空气质量供油的,空气密度降低,一次吸入空气的质量就少,供油量也相应减少,这就是上了高原车辆动力衰减,但百公里油耗大幅降低的原因,与是否产生积碳没啥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高原推荐车型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高原推荐车型 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