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训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训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军用潜艇的性能要求里,水下航速是个重要的指标,这个数据和最大潜深一样,直接影响潜艇的作战能力和生存力。虽然速度增大会带来严重的动力和噪声问题,世界各国也很希望能提高本国潜艇的航速。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水下航速呢?首先就是艇体线型,它直接影响潜艇的水阻力和涡流噪声水平。例如,二战中大名鼎鼎的U艇线型和水面船舶差不多,因此它的水面速度高于水下速度。战后潜艇使用了专门为水下航行设计的水滴型,实现了水下速度对水面速度的反超。例如,苏联研制的阿尔法级核潜艇将完美的水滴型和强大的动力集于一身,水下最大速度达到了41节,甚至当时的反潜鱼雷都追不上它。
当然,动力也是重要的环节。现有潜艇绝大多数都是使用螺旋桨推动。这时制约潜艇提高速度的因素是螺旋桨高速转动下巨大的的空泡噪声,它会让潜艇毫无隐蔽性可言。解决的办法是使用泵推推进器。这种推进器在把螺旋桨变成了涡轮,包裹在涵道里,减小空泡效应的同时也能提高速度。再高些可以使用磁流体推进技术,它完全省去了机械运动部件,也就不存在空泡问题。当然,要是不考虑噪音,可以像暴风鱼雷一样使用火箭发动机,进行超空泡航行 速度可以达到300千米时以上。
换装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
虽然在水下的阻力很大,但是只要动力足够,依然能够确保潜艇的水下有很高的航速。
在冷战期间,前苏联曾建造国一级核潜艇,其水下航速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到底多快呢?当时的鱼雷都撵不上。
这款潜艇就是帕帕级核潜艇,其最大航速达到了44.7节。
1963年,前苏联开工建造了一艘核潜艇,这就是帕帕级,由于造价过于昂贵,最终前苏联仅仅建造了一艘,这艘潜艇于1969年服役,1988年退役,2010年的时候被拆解。
帕帕级艇长106.7米,宽11.6米,水下排水量为8770吨,动力为一台一台 VM-5m型核反应堆,设计时速为42节,不过曾经创下44.7节的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艘潜艇能够打破这一记录。
很多人对44.7节这个速度没有概念,可以换一种说法,美国目前的现役以速度见长的濒海战斗舰,其最高航速为44节,要知道,帕帕级达到这一速度的时候,是在海面一下进行狂飙的。
帕帕级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用钛合金建造的核潜艇,当时在1988年退役的时候,俄罗斯还是把这艘潜艇当成宝贝疙瘩,舍不得拆解,不过最终还是在2010年将这个造价高昂的冷战怪物拆解了。
一是发射鱼雷时,潜水艇并不深,你想一下,打击对面的货船并不需要多深,甚至是20米左右就可以。
二个是一定要有密闭仓,鱼雷仓本来就是密闭的
虽然我也不太懂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有的 ,就比如潜艇排水上浮 ,或是在太空上 ,人出入太空仓一样 ,都有—个减压 ,从减压仓里发射 ,海水就倒灌不了 。
虽然现在军舰和潜艇的攻击武器,基本上靠各种类型的导弹,但是鱼雷还是一款不可缺少的攻防兼备的武器,在现代海战中依然具有很大的作用,潜艇上装备的重型鱼雷,一发足以将万吨左右的军舰送入海底。
潜艇上有鱼雷发射管,一般攻击性核潜艇都会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这些发射管可以布置水雷也可以发射巡航导弹。
鱼雷
在发射鱼雷的时候,由于发射管内的气压要远小于海水压力,所以一般在发射前,都需要将海水注入到鱼雷发射管中,达到和潜艇外的压力一致。也许有人会问,当打开鱼雷发射盖时,难道这时海水不倒灌到潜艇舱内吗?
这要从潜艇鱼雷发射方式说起,现代鱼雷发射管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出于安全原因,鱼雷发射管具有相当多的联锁装置,这些都是电脑自动控制的。例如,互锁可防止后膛门和发射盖同时打开,这也是防止海水倒灌的措施。
潜艇鱼雷发射管
潜艇鱼雷发射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打开鱼雷发射管的后膛门,用机械设备将鱼雷装填入发射管中,连接制导线和鱼雷电源线,然后关闭并锁上后膛门。
手动或自动注入海水淹没鱼雷发射管,这个时候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是潜艇比较容易暴露的时刻,所以这个操作过程一般都是小心翼翼的。
当鱼雷发射管被海水淹没之后,会打开平衡阀,让发射管内的压力和潜艇外的海水压力一致, 轻型电动鱼雷在此时会打开发射盖,而重型鱼雷则不会打开鱼雷发射盖。
潜艇鱼雷发射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训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前苏联潜艇驾驶技巧训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pw.com/post/12885.html